近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牦牛資源與育種創(chuàng)新團隊利用轉錄組測序技術,發(fā)現了參與調控牦牛骨骼肌能量代謝和肌纖維類型轉換的關鍵候選基因、調控因子及信號通路,為牦牛肉品質性狀的遺傳改良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于《肉類科學(Meat Science)》。
動物的骨骼肌由多種類型的肌纖維組成。根據肌球蛋白重鏈(MyHC)的多態(tài)性,可將肌纖維分為慢速氧化型(I型)、快速氧化型(IIA型)、快速酵解型(IIB 型)和中間型(IIX 型),這些肌纖維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和代謝特征。研究表明,肌纖維類型與肉色、pH值、剪切力、肌內脂肪含量等肉品質性狀密切相關。該研究對牦牛氧化型肌纖維為主的股二頭肌和酵解型肌纖維為主的腹外斜肌進行轉錄組測序分析,共鑒定到1436個差異表達mRNAs,1172個差異表達lncRNAs和218個差異表達circRNAs。進一步分析發(fā)現,差異表達lncRNAs和circRNAs調控的靶基因主要參與骨骼肌能量代謝相關的信號通路。該研究還構建了與骨骼肌能量代謝和肌纖維類型轉換相關的mRNA-miRNA-lncRNA/circRNA多維調控網絡,為解析牦牛肉品質性狀形成的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